第(1/3)页 头悬梁锥刺股,在古代绝对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的。 前世的一些人,总以为在科举制度之前,大家都是靠投胎和贵人赏识才能翻身。 但所有人都忘记了,姜子牙闹事之中学习,匡衡凿壁借光。 这两个主人公,一个是商朝,一个是西汉。 典型的苦读型大才。 所有人都知道凿壁借光的故事,却很少人知道,匡衡最后官至丞相。 真正的寒门出贵子。 至于姜子牙,那就完全是气运之子的翻身模式。 知道八十岁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,然后一飞冲天,中枢西周一个甲子的时间。 虽然周公旦的名声也非常大,但和这位比起来,简直就不是一个级别的。 毕竟,周公旦掌握大权的时间都没有超过十年。 所谓的个人政治对比,基本就是谁活到最后谁赢。 而在上下五百年之内,都算是最为公平的大秦,寒门子弟出头的机会是最大的。 甚至于现在大秦的朝堂上,至少有一半人是寒门或者落魄贵族出身的人。 包括冯逍的家族,李斯、王翦、蒙氏,都不是什么豪门之后。 而只有大秦的权力中枢,才会出现这种出身不高的重臣。 再看看其他几个被灭亡的国家,哪一个不是被数代权臣和皇帝共同治理? 哪一个不是皇家和贵族一同掌权的? 这样的六国,不灭都没有天理了。 想到了寒门子弟,冯逍就又想到了一个政策,那就是大秦学府对于寒门子弟的扶持政策。 相比于助学贷款,冯逍更倾向于奖学金性质的。 他认为助学贷款,对学子的心理会造成压力,而奖学金却会正确引导学子积极向上。 可是考虑到并非所有的好学生都是寒门出身,也并非所有的寒门学子都能拿上奖学金。 所以思索了半天之后,冯逍依然不得不承认,这两样一样都少不了。 和哪一些钱财相比,但凡是资助的学子有成才的,那他就一定会感念大秦的恩德。 一千个里面,只要有一个匡衡那样的存在,那么大秦就赚得盆满钵满。 第(1/3)页